分子技术引领检测方案设计| qPCR
不同测序方法在突变检测能力 和基因组覆盖范围上存在差异
分子技术的选择决定检测方案的设计路径
突变数量
对于诊断试剂开发者而言,要同时满足临床需求与运营效率,必须在分析性能、成本 效益与使用便捷性之间寻找最佳平衡。精准肿瘤学的发展依赖于高度准确的技术手段, 用以识别关键基因变异、指导治疗决策,并确保在不同医疗场景中都能可靠解读和应 用检测结果。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,三种核心分子技术—— qPCR , 靶向测序 (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, tNGS ),及全基因组测序(whole-genome sequencing, WGS )—已成为 主流。这些技术构成了绝大多数已获监管批准的肿瘤诊断产品的基础,因其在临床适用 性、可扩展性以及成熟的合规路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10, 11 。 选择合适的技术需要与检测的预期用途精准匹配,因为不同技术在检测时效、覆盖范围、基 础设施需求和可及性方面各有优劣。在检测方案设计与产品商业化过程中,必须综合权衡这 些因素,以最大程度提升其临床价值和市场可行性。
qPCR 以简驭精的快速精准工具
定量PCR (qPCR)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、技术最成熟的肿瘤分 子诊断平台。它构成了众多FDA批准的伴随诊断的核心基 础(见表1),广泛用于支持靶向治疗决策,例如:EGFR 突变检测(非小细胞肺癌)、BRAF V600E突变检测(黑色 素瘤) 12 、KRAS野生型状态确认(结直肠癌) 13 。 这些检测多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或探针杂交检测等方 法,能够在样本量极少的情况下实现高度精确、可重复的 分析结果。
qPCR的主要优势包括:快速周转时间-多数检测可在数小 时内完成;成本低;对单点或少量已知突变具有极高灵敏 度,尤其适用于已明确遗传驱动因素的癌种。 然而,qPCR的局限也同样明显:它依赖于预设靶点,无法 识别未知突变或复杂的基因改变(如融合基因、结构变异 等)。因此,尽管qPCR仍被视为已知驱动突变检测的金标 准,其分析范围相对较窄,使其不适用于需要广泛基因组 分析或追踪新兴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场景 14 。
表 1. 经FDA批准已用于临床实践的qPCR精准肿瘤学检测实例
目前已有 68种 不同的FDA批准的 伴随诊断设备 (包括体外诊断工具 和影像学工具)
5
Powered by FlippingBook